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D.对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C.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D.马克思的不断探索
4.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 )
A.解放全人类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5.将物质归结为原子的哲学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6.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 )
A.时空
B.时间
C.空间
D.虚无
7.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 )
A.运动
B.物质
C.实践
D.规律
8.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的客观性就是(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重复出现
C.在任何领域都起作用
D.可以被人所认识
9.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反映了意识具有( )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创造性
C.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联系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2.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
A.矛盾分析法
B.阶级斗争
C.实践
D.逻辑分析法
13.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杰出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正确的是( )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转化
1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增减的数量大小
B.场所的变更速度
C.变化的时间长短
D.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17.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民主集中制
D.基层群众自治
18.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北伐战争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党的领导
2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完善法律法规
G.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2.区别新旧民宝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革命领导权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革命道路不同
23.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是( )
A.民主集中制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C.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4.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多方位、高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
C.多方位、宽层次、多领域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的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共同富裕
D.消灭剥削
2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 )
A.制度自信
B.道路自信
C.文化自信
D.理论自信
30.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认清中国的国情
B.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圆具体实际相结合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推翻封建统治
31~35.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简答题:36-39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6.简述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37.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简述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三、论述题:40~41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0.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41.试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答案] D
[应试指导]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
3.[答案] A
[应试指导]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4.[答案] B
[应试指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5.[答案] B
[应试指导]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原子 。
6.[答案]A
[应试指导]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7.[答案] C
[应试指导]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8.[答案] A
[应试指导]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即规律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的,它不可创造,不可改变,不可消灭,人们只能利用它和遵循它,而不能违背它。
9.[答案] B
[应试指导]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物质进化的产物,而且更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10.[答案] D
[应试指导]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俗话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多少反映了这个道理。
11.[答案] B
[应试指导]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2. [答案] A
[应试指导]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
13.[答案] A
[应试指导]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14.[答案] A
[应试指导]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答案] D
[应试指导]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16.[答案] B
[应试指导]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答案] B
[应试指导]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
18.[答案] D
[应试指导]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19.[答案] C
[应试指导] 1922年7 月,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20. [答案] D
[应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1.[答案] A
[应试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 [答案] A
[应试指导]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23.[答案] A
[应试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24.[答案] C
[应试指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5. [答案] D
[应试指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形
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6. [答案] C
[应试指导] 1945 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7.[答案] D
[应试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具有革命性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28.[答案] B
[应试指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9.[答案] C
[应试指导]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30.[答案] A
[应试指导]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31 ~35.为时事政治题(略)。
二、简答题
36. (1)对外经济贸易实现历史性飞跃。
(2)引进外资不断升级,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
(4)加人世贸组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37.(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是决定劳动者地位和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因素。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保证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贯彻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38.(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9.(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我们确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2)发展要抓住机遇,必须正确评估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发展好自己。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 地”等思想,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三、论述题
40.(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矛盾性质及矛盾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统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
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即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共性与个性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41. (1)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人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3)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4)提出了执政党要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和新中国成立以后,鉴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