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2.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3.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在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4.课程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5.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书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
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而定,可有多种选择
8.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设计教学
B.个别教学
C.合作教学
D.复式教学
9.我国现行的期末考试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12.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 )
A.基础作用
B.协调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14.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局限性。
16.我国普通学校应贯彻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朱老师讲完《坐井观天》的故事后,以“青蛙跳出井底之后”为题,要求学生讨论并续写故事。
有的同学说:“青蛙跳出井底之后,看见了蓝蓝的天、青青的草,真美啊,说:‘真该早跳出来!’”还有的同学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它再也不想回到井底了!”
正当同学们纷纷说出青蛙跳到井外看见各种美丽景色的感受时,一位同学却出人意料地说:“青蛙跳出井底之后,没多久,又跳回了井底!”同学们哄堂大笑……
老师嘲讽地说:“我看你就是一个井底之蛙!”
这位同学顿时满面通红,心里很不服气,大声争辩说:“老师,青蛙之为它跳到井外后,立刻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农药味,看见几只死青蛙漂在被污染的河水里;接有又听到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原来是有人正在捕捉青蛙。那人边抓边说:今天抓的青蛙可以卖不少钱呢!……所以,它又跳回井里,‘还是井里安全啊!’”
问题:请你结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或教学原则对这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2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21.保持时间为0.25 ~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
2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体现了思维的(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23.工人根据设计蓝图施工时主要依赖于(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记忆表象
24.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25.提出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
B.斯金纳
C.韦纳
D.班杜拉
26.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整合
D.原型内化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的是(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C.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D.主题统觉测验
28.在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9.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的是( )
A.统计分析
B.社会规范
C.主观感受
D.人际关系协调
六、辨析题:31 ~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两个环节。
32.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兴趣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意志品质的特征。
34.简述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
35.简述影响服从的因素。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应试指导】对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2)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3)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反映和体会着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答案】B
【应试指导】 1693年,英国教育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一书,书中提出了两个著名理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3.【答案】A
【应试指导】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存在着教育。
4.【答案】B
【应试指导】课程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划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字校课程(校本保程)。
5.【答案】B
【应试指导】“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师进行教育有方法可循,但是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6.【答案】C
【应试指导】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7.【答案】D
【应试指导】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而且知、情、意、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终促使学生品德全面、和谐地发展。
8.【答案】D
【应试指导】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
9.【答案】C
【应试指导】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价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终结性评价应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起点。
10.【答案】B
【应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及“复习是学习之母”等体现的就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
【应试指导】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践性。它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12.【答案】D
【应试指导】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
二、辨析题
13.错误。
体现的是从当生实际出发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4.错误。
教育规律既句括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三、简答题
15、意义:
(1)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它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它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16.(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7.(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四、论述题
18.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回答
答案一:朱老师违背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统一活动过程,是教师领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该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领导,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只想将自己的看法,即“青蛙必定向往井外世界”硬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而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加以否定,挫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答案二:朱老师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师以自己固有的认识,即“青蛙必定向往井外世界”限定学生的思维,以封闭的,求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加以否定,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选择题
19.【答案】D
【应试指导】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知觉。物体的方位是相对的,总要依赖一定的参考系来判断。例如,我们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以地磁两极来判断南北,判断左右是以人自身作为参考系。
20.【答案】C
【应试指导】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
21.【答案】A
【应试指导】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2秒,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说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对信息加工来说极为重要。
22.【答案】B
【应试指导】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比如医生通过号脉诊断病人体内的疾病、考古学家通过考察化石推测过去等,这些都属于思维间接性的反映。
23.【答案】B
【应试指导】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工人看设计图纸时、指战员看军用地图时的想象都是再造想象。
24.【答案】B
【应试指导】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分别测试时间间隔为20分钟、1小时9小时、1天、6天、31天等的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形象地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特点。
25.【答案】C
【应试指导】韦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
26. 【答案】D
【应试指导】所谓原型内化,即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
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27.【答案】D
【应试指导】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和投射式两种,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罗夏墨迹人格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故选D。
28.【答案】B
【应试指导】从形式上看,可把动机斗争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种,其中双避冲突是指在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29.【答案】B
【应试指导】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30.【答案】D
【应试指导】综合国内外研究,健康心理应具备下列6个现实标准:(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六、辨析题
31.错误。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为回忆)三个环节。
32.错误。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七、简答题
33. (1)自觉性。
(2)果断性。
(3)自制性。
(4)坚韧性。
34. (1)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
(2)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
(3)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
35.(1)他人的支持。他人的支持,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权威的税视,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
(2)对行为后果的意识。包括间接反馈声音反馈、身体接近和身体接触。
(3)个性因素。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别人。人们的个性特,点会直接影响到他人的服从行为。
八、论述题
36. (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学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学握客观事物规律可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