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被心包包裹。约2/3在身体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侧。心的前面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前下部一小三角形区未被覆盖,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心的两侧为纵隔胸膜并与肺相邻;后方邻近食管及胸主动脉;下方贴膈;上方有出入心的大血管。
二、心的各腔
(一)右心房:壁薄腔大,其前部向左呈三角形突出,称右心耳,其内面有许多平行的肌隆起称梳状肌。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出口是右心房通向右心室之间的右房室口;入口是上壁有上腔静脉口、下壁有下腔静脉口,在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三个入口分别是导入人体上半身、下半身和心本身的静脉血回流右心房。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称卵圆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房间隔缺损多发生于此处,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二)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两口之间有一肌性隆起,称室上嵴。该嵴将右心室腔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窦部):入口即右房室口。口周缘附有3个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右房室瓣)各瓣的游离缘和其室面借腱索连于乳头肌。乳头肌是从心室壁突人室腔的锥状肌隆起。右心室内有3个乳头肌,每个乳头肌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瓣膜相连。当心室收缩时,由于血液的推动使三尖瓣对合而关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和腱索的牵拉,使三尖瓣不致翻向右心房,以防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右心房。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室壁内面不光滑,有肌束隆起形成肉柱。
流出道(漏斗部):位于右心室的左上部,室壁光滑,形如倒置的漏斗,称动脉圆锥。动脉圆锥的上端借肺动脉口通肺动脉干,是流出道的出口。肺动脉口周缘附有3片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当心室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阻止血液逆流回右心室。
(三)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其向左前方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壁内也有发达的梳状肌。左心房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4个入口分别位于左心房两侧,称肺静脉口,导入由肺流入心的动脉血。左心房的出口为左房室口,下通左心室。
(四)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左心室也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窦部):入口即左房室口,口的周缘附有两片瓣膜,叫二尖瓣(左房室瓣)。各瓣也借腱索与乳头肌相连,左心室有前、后两个乳头肌所发腱索也连于相邻的两个瓣膜上,其功能与右室者相同,室壁内面也有肉柱。
流出道(漏斗部):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室壁光滑,称主动脉前庭。其出口即主动脉口。口的周缘也附有3个半月形瓣膜,称主动脉瓣。当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返流至左心室。每片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主动脉窦。其中左、右窦的动脉壁上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三、心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性搏动。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左、右脚(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网等。
(一)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略呈椭圆形。窦房结发出的节律性冲动传至心房肌,使两心房同时收缩,并向下传至房室结。
(二)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的心内膜深方,呈扁椭圆形。其作用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
(三)房室束:起自房室结,下行至室间隔肌性部上缘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分别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再分支形成浦肯野(Purkinje)纤维网,最后分布于一般心肌纤维。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