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休克
脊髓突然横断,与高位中枢失去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退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直肠和膀胱粪尿积聚等。脊髓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离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使脊髓神经元的兴奋性极度降低而呈现脊休克。可见,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反射是在高位中枢的调节下完成的。
二、骨骼肌牵张反射
在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同一块肌肉收缩,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可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类:
(一)腱反射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二)肌紧张
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微弱而持久的收缩。它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牵张反射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
三、去大脑僵直
把动物的脑干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立即会出现全身肌紧张亢进,这称为去大脑僵直。这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与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使脑干网状结构内的抑制区的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易化区的活动相对加强,出现全身的伸肌紧张亢进的结果。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觉传入信息的处理有关,对躯体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是躯体运动调节的重要中枢,通过和其他脑结构的广泛联系,实现其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的功能。
六、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和控制,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来完成的。
(一)锥体系
锥体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随意运动。
七、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主要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其特点是交叉支配;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