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应试指导】“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应试指导】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
【应试指导】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
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矛盾的同一性
【应试指导】②④均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都强调了同一性,故选C。①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将会导致的错误理论。
【应试指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应试指导】马克思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思想。
9、【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应试指导】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假象与真象的关系。
【应试指导】假象是唯心的、是主观想象的,等同于意识真象是客观存在的,等同于物质,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假象同真象一样,代表了联系,所以也涉及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原意指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指对立统一规律。
1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
【应试指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都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原理。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指矛盾的普遍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矛盾的特殊性,因此选B。
1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可知论(E)生不上变立(3):件
【应试指导】它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它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1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形态
【应试指导】社会形态是指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
1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
【应试指导】毛泽东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
1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应试指导】国外的帝国主义必须找到国内对应的代理人,才能将自己在华利益最大化。而这些代理人,在当时的中国只能是地主、官僚和买办。
17、【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应试指导】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它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
【应试指导】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应试指导】1956年,中国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的剥削制度被消灭。
2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主出十
【应试指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是掌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革命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
【应试指导】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的进军,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探索。
22、【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应试指导】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两者都在危急时刻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2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秋收起义。
【应试指导】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把队伍带到井冈山,开创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应试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2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九大指出的主要矛盾
【应试指导】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6、【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应试指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应试指导】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观点其中,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第三点,因为只有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才能科学的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坚持发展的观点才能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2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2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应试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应试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
【应试指导】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3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当今的时代主题。
【应试指导】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
【应试指导】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3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应试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初的政治宣言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辨析题
41、正确。
(1)历史分析方法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视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对其过分夸大、美化或拔高是不对的;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也是不可取的。历史人物本身是变化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观点给予如实的评价。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2)在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时,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一方面,要高度肯定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应指出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回避他们的失误和错误。
42、错误。
(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2)人工智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永远无法取代人的意识,其原因是:
第一,人工智能属于无意识的机械或物理的过程,而人的智能活动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第二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会主动提出新问题,更不能有目的地改造世界;
第三,与人的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
三、简答题
43、(1)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一切社会生活的客观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44、(1)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的优点: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
(2)此外,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许多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是:
其一,中国无产阶级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些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而中国无产阶级更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决性;
其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因而比较了解农民的痛苦和要求,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
其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但特别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45、(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部改变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一般来说,它并不改变该社会的根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社会改革中既有量变,也有阶段性的或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2)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它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或局部质变的准备。
(3)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
(4)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四、论述题
46、(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柏,吸取其精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