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失血
大出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证,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中出血,凡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L以内)者,临床上常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不需输血,机体的组织间液可进入血循环而得到代偿。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20%(500~800mL)时,应根据临床表现的程度,参照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决定治疗方案。
(1)如病人活动时心率加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HCT无改变,可输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
(2)失血量达30%(1000mL)时,可有较明显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不稳定、HCT下降(通常以HCT30%~35%作为出现缺氧的临界值)时,在输入品体或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输入浓缩红细胞(CRBC)以提高携氧能力。
(3)失血量大于30%时,应输入全血与CRBC各1/2再输入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并注意维持胶体滲透压。
(4)失血量超出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应注意血液中某些特殊成分的缺乏,如清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等,并给予及时的补充。为此,失血量在30%以下时,原则上不输全血。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手术前原则上应输注CRBC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三、重症感染
输血可提供抗体、补体等,从而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当重症感染者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
四、凝血机制障碍
可输新鲜全血或血浆,从而控制出血倾向。但最好能针对凝血功能乱的原发疾病,如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应补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制剂;血友病应输因子或与抗血友病因子等有关的血液成分加以纠正。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