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荀况
1、提示: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20卷。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本文的思想内容:文章开宗明义,用“君子”的话,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随后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心论点。荀子认为人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虽是按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提出的要求,但荀子所说的有关学习的意义、规律、态度方面的道理,仍可作为今人的借鉴。
3、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