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杜甫
1、提示:这首诗大约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杜甫病卧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再加上作者年事已高(56岁),体弱多病,时局又不稳定,致使诗人的身体每况愈下。这首著名的七律,是诗人身患重病,登高触景的抒怀之作。
2、本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天高风急,猿声哀啸,渚清沙白,群鸟低回,落叶纷纷,长江滚滚,仅28个字,便勾勒出了一幅色泽鲜明,动静相间,层次分明的悲秋图。其中“萧萧落木”和“滚滚长江”饱含诗人感情,暗喻诗人的滚滚思潮,充满苍凉、悲壮之情,为后两联抒情作铺垫。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万里漂泊,年老多病、孤苦无依的悲哀之情。本诗以层层递进的句式,突出表达了诗人病中登临的感受,深沉激越。尾联承上意以恨“鬓白”和愤“潦倒”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3、本诗的艺术特点有二:
其一,词约义丰,高度概括。开头写景只有14个字,却包容了由“风”“天”、“猿”、“渚”、“沙”、“鸟”等6种事物构成的悲秋图。五、六两句抒情含蕴深远。
其二,这首诗的对仗极工,一般律诗都是中间两联相对,而这首诗却八句皆对,并达到了句句工稳、字字妥帖的绝妙程度。无怪前人评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