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最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魅蚌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厌厌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楠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闪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臂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漠漠,鱼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注释:
【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文集》第七卷(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陶然亭】在北京先农坛西,现在陶然亭公园内,陶然亭的名字取于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酸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句。那里原有江南水乡风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成了芦草丛生的水塘。
【钓鱼台】在阜成门外三里河,玉洲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
【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西山、玉泉,都在北京西郊。
【潭拓(zhè)寺】在西山的潭拓山腰,距城40公里,相传“寺址本在青龙潭上,有古拓千章,寺以此得名”。
【著】通“着”(zhuó),穿(衣)。
【平平仄仄起来】意即推敲起字的韵律来。
【GoldenDays】英语“黄金般的日子”。
【钞】通“抄”。
【Anthology】]英语“(诗、文、曲、画等的)选集”。
【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淮南子·绿称训》:“春女思,秋士悲,”注:“春女感阳则思,秋士见阴而悲。”
【学习提示】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文章题为“故都的秋”,却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将故都的秋色与作者的主观感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秋色中有感情的眷恋,眷恋中又渗透着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用“清”“静”“悲凉”领起全文,定下了全文的抒情基调。接着他又信手沾来,用细腻的笔触写尽了故都的秋味、秋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特殊,其中又自然而然地笼上了作者自身的主观色彩。
【自我测试】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混 hùn 混混纯纯 混水摸鱼 混杂 混纺
B.落luò 疏疏落落 落落大方 落泊 落价
C.数shǔ 数典忘祖 数米而炊 数落 数九
D.卷 juǎn 卷铁浩繁 卷土重来 卷逃 卷轴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忖 恣态 英雄气慨 食不裹腹
B.装璜 颓废 原形毕露 以逸代劳
C.幅射 赋予 火中取粟 史无前例
D.臆测 落寞 剑拔弩张 以德报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天,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C.因为北平处处生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尽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得见它们的吟唱。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又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4、本文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
【参考答案】
1、C
2、D
3、C
4、有必要。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舒朗不羁,挥洒自如。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