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称为肺通气。肺通气是由肺通气动力克服肺通气阻力而实现的。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1.呼吸运动
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平静呼吸过程,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的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正常成人的呼吸大多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共存的混合型呼吸。
2.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胸内压的概念:胸膜腔内压力通常比大气压低,称为胸内负压。在呼吸过程中,吸气时负压增大,呼气时负压减小。
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负压形成的先决条件是胸膜腔为密闭的潜在腔隙。在作用于胸膜脏层的肺内压(吸气末或呼气末时相当于大气压)与的回缩力两种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下形成胸内负压。即:胸内压=大气压一肺回缩力,若设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一肺回缩力。简言之,胸内负压是由肺回缩力形成的。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
3.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1)肺内压的变化:吸气时肺内压<大气压;呼气时,肺内压>大气压。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2)胸内压的变化: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而呈负值;吸气时,负值增大;呼气时,负值减小。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1.弹性阻力
肺通气的弹性阻力包括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弹性阻力约占总阻力的70%。弹性阻力越大,吸气时阻力也越大,胸廓与肺也越不容易扩张。
肺的弹性阻力是肺的回缩力,其中2/3由肺泡内表面液体层产生的表面张力所形成,另外1/3由肺的弹力纤维形成。
2.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也即气道阻力,影响非弹性阻力的因素主要是呼吸道的口径,其次也与气流速度、气流形式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非弹性阻力增大是导致肺通气障碍最常见的病因。
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以单分子形式分布在肺泡壁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1)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因表面张力而回缩,有利于肺泡的扩张,减小了吸气阻力而使顺应性增大;
(2)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避免液体渗入肺泡,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3)维持肺内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4)使吸气时肺泡不致过度扩大,呼气时不致过度缩小。
二、肺容量与肺的通气量
(一)潮气量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为400~600mL。
(二)补呼气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为900~1200mL。
(三)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称补吸气量,正常成人为900~1200mL。
(四)余气量
最大呼气末仍残留在肺中而不能再呼出的气体量称余气量,正常成人为1000~1500mL。
(五)功能余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留存于肺中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正常成人为2500mL。
(六)肺活量
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00mL,成年女性约为2500mL。
(七)时间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单位时间内尽快呼气而呼出的气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人第1秒末为83%,第2秒末为96%,第3秒末为99%。其中以第1秒末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是测定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八)肺总容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容量,又称肺容量。是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个体差异很大。成年男性为5000~600mL,成年女性为3500~4500mL。
(九)肺每分通气量
每分钟肺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潮气量约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则每分钟通气量为6000~9000mL。
(十)无效腔
每次吸气时,吸入的气体的一部分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支气管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泡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故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另外,还有肺泡无效腔。一般所指的无效腔就是解剖无效腔。
(十一)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的空气量。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量是潮气量减去无效腔。因此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因此,从通气效率来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是测定肺的有效通气量较好的指标。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