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成人高考信息交流门户网站!
你的位置: 首页 > 成考复习 > 辅导讲义 > 专升本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串讲:突触传递
发布时间:2020-09-24 作者:安徽成考网 http://www.ahcks.com/ 点击:

一、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促进小体内的囊泡移靠前膜,以出胞方式将胞内的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中,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结果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或降低。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如果是兴奋性突触,则释放兴奋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a的通透性,促使Na内流,使原有的膜电位(绝对值)减小,即局部去极化,其结果是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高或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而产生兴奋。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去极化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如果是抑制性突触,则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主要提高后膜对C、K的通透性,促进Cl内流,使原有的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即超极化,其结果是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抑制)。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超极化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二、突触传递的特点

突触传递也即中枢传递,具有如下特点:


(一)单向传递

突触传递过程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反方向进行。这是由突触传递的过程决定的。


(二)突触延搁

突触传递需要经过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经间隙扩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突触后电位,因而耗时较长,称为突触延搁。


(三)总和

突触后电位是一种局部电位可以发生总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如果达到阈电位水平,可以使突触后膜爆发动作电位,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只能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更加降低,抑制效应更明显。


(四)后发放

在反射活动中,传入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使反射活动持续一定时间,称为后发放。


(五)兴奋节律的改变

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的冲动频率可以与传入神经冲动频率不相同称为兴奋节律的改变。


(六)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突触传递容易受内环境变化影响。缺氧、CO2过多、酸性代谢产物、麻醉剂和有关药物等均可改变突触的传递能力。易疲劳性是因为突触小泡内的递质在突触传递中容易耗竭。

免费获取【安徽成考网】为您定制的学历提升方案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串讲:突触传递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