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体表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
一、皮肤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由覆盖上皮发生,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突起,生长慢,体积小,可单发或多发据生长部位不同,其乳头上的覆盖上皮可分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生长在阴茎和膀胱等的乳头状瘤较易恶变。
二、痣与黑色素瘸
(一)黑痣:为良性色素斑块,可分为:
1、皮内痣:位于真皮区,生长后突起皮面,有时带有汗毛,很少恶变。
2、交界痣:位于基底细胞层,生长活跃,扁平,色素较深,好发于手、足,可恶变;早期交界痣可转变为混合患,最后变为稳定的皮内患。
3、混合患:为皮内患与交界痣同时存在,其交界痣部分,具恶变倾向。
治疗:交界患,可行切除,切口离痣缘约0.5cm,常规送病检,忌不完整或化学性烧灼。
(二)黑色素瘤:可由黑患恶变而来;也可自行发生,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迅速。
黑患恶变表现为迅速增大、色素加深、癌痒不适、疼痛、溃烂、出血,周围出现色素环或卫星状小瘤,区域淋巴结肿大。黑色素瘤发展快,较早转移。
治疗:多采用截趾(指)或低位截肢,后行区域淋巴洁清扫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配合卡介苗皮内划痕治疗。难根治性切除的病例,先经免疫或局部冷冻疗法控制瘤灶,再手术切除。
三、脂肪瘤和脂肪肉腐
(一)脂肪瘤:是发生在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颈、肩、背、臀等皮下。脂肪瘤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囊性感,无痛,境界清楚。皮下多发的小脂肪瘤不必处理;较大的单个皮下脂肪瘤或深部脂肪瘤,需及早手术;疑有恶变者,应扩大切除范围。
(二)脂肪肉瘤:可发生于腹膜后的脂肪组织,极少见于肢体,肿瘤无完整包膜,除膨胀性生长外,还以芽瘤的方式突破包膜向周围浸润,体积较大,周围可有卫星结节。治疗应行广泛的切除手术。
四、纤维瘤与纤维肉瘤
(一)纤维瘤: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肿物大小不等,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临床上分为两种:
1.软纤维瘤:常有蒂,质软无弹性,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
2.硬纤维瘤:纤维组织多,细胞少,质地较硬;具有局部侵犯性,但不转移,好发于女性腹壁筋膜下,也可发生于躯干及四肢;由于肿瘤无包膜,可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尤以侵入肌肉最显著,故局部切除易复发。
(二)纤维肉瘤:是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其在四肢软组织肉瘤中所占比例更大,下肢多于上肢男性多于女性。转移以血运转移为主,常转移至肺、肝及骨。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迅速中等硬度、圆形或分叶状、境界清楚、一般为单发。如肿瘤位于皮下,肿瘤可突破皮肤,破溃形成菜花状溃疡,并可继发感染。手术应行扩大范围的局部切除或截肢
五、血管瘤
(一)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女性婴儿。早期见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如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为真性肿瘤,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大多数为错钩瘤,一年后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治疗:早期瘤,施行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效果均良好。瘤体增大时仍可用,但易留有搬痕。亦可用32磷敷贴或X线照,使毛细血管栓塞,瘤体萎缩。若生长范围较广,可试用强的松全身治疗,限制其扩展,但须防治感染。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肌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有毛细血管扩张或呈青紫色,肿块质软,境界不清,有的稍有压缩性,有钙化结节,触痛。肌内海绵状血管瘤常使肌肥大,局部下垂,在下肢者久站或多走时有发胀感。
治疗:应及早施行切除术。术前须充分估计病变范围,术中要注意控制出血和尽量彻底切除瘤组织。辅助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
(三)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迁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痿。发生在皮下、肌内、骨组织,范围大,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常见蜿蜒血管,有明显压缩性和膨胀性;有的可听到血管杂音,可触到硬结;下肢皮肤可因营养障碍而变薄、甚至破溃出血。累及较多的肌群者影响运动能力,累及骨组织的青少年,肢体可增长、增粗。
治疗:手术切除,术前了解血管瘤范围,并准备术中大量输血等。
六、皮脂囊肿
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涨留性囊肿,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积聚的油脂样豆渣物又称粉瘤。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面及背部。肿块不大,呈圆形隆起,如硬橡皮,中央的小黑点为上皮堵塞的腺管。不能掀起,但可任意推移,可继发感染伴奇臭。
治疗应将囊壁完整切除。有感染时先抗感染,脓肿形成则切开引流。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