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为交感缩血管神经。
1.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心输出量减少等效应。
2.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增强。
3.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作用
引起血管收缩的神经都是交感神经,故可称为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人体内绝大多数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
4.舒血管神经
舒血管纤维主要有交感舒血管神经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而引起血管舒张;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也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而引起血管舒张。
(二)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分布在脊髓、延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的许多部位。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包括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的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简称窦弓反射,又称降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牵张)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发放的冲动增加,同时延髓心迷走中枢兴奋,心迷走神经发放的冲动增多,使心跳变慢变弱,心输出量减少和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口径扩大,外周阻力降低而引起血压降低。反之,则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这一反射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CO2、O2含量(或分压)及H含量的变化。传入神经分别行走于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内。中枢为延髓呼吸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及呼吸运动的变化,当动脉血中CO2、H+含量升高或O2含量降低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增强,传入神经的冲动增多,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而肺通气量增多。与此同时,还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反应。这一反射主要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平时对心、血管的调节活动不大重要。
二、体液调节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它们都可与心肌膜上的β受体结合使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肾上腺素既可以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又可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因此,临床上可用肾上腺素作为强心剂。去甲肾上腺素基本上不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能与a受体结合,只能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临床上可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升压剂。
(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脏分泌的肾素能促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它又可被肺循环血液中和血浆及组织液中所含的酶依次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和Ⅲ。
血管紧张素Ⅱ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可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也可使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而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Ⅲ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而保钠保水排钾。平时,肾素释放很少,故血管紧张素生成也少,对正常血压调节不起多大作用。
(三)局部体液因素
组织细胞产生的组织胺和代谢产物如H+、乳酸和腺苷以及缺氧都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代谢产物越多,舒血管作用越强。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