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体征
有体温(见常见症状)、脉搏(见心血管检查)、呼吸(见肺和胸膜检查)、血压(见心血管检查)。
二、发育与体型
正常的发育与遗传、内分泌、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正常发育指标为: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三、营养状态
(一)状态
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来综合判断。临床上分为三等:
1.营养状态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精神饱满。
2.营养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
3.营养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二)临床上常见的营养状态异常
1、营养不良
(1)摄食障碍:多见于食管、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及肝、肾疾病引起的严重恶心、呕吐等。
(2)消化障碍:见于胃、肠、胰腺、肝及胆道疾病引起消化液或酶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
(3)消耗增多:主要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肿瘤、糖尿病、甲亢等。
2、营养过度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
(1)单纯性肥胖:为摄入热量过多所致,常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继发性肥胖:主要为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致,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Ⅱ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瘤、功能性低血糖症。
四、面容和表情
(一)急性病容:病人面色潮红、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等。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
(二)慢性病容:病人消瘦无力、面色暗灰、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肺结核等。
(三)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少舌色淡、舌体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肌消瘦、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闪烁、面容惊愕、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五)二尖瓣面容:双颊红紫、口唇紫绀、面色晦暗、气短。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此外,尚有面具面容,见于震颤麻痹;满月面容,见于柯兴综合征及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病人;伤寒面容,见于肠伤寒等。
五、体位
(一)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
(二)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位置,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三)强迫体位: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常见有:
1、强迫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见于急性腹膜炎等。
2、强迫俯卧位:患者俯卧以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脊柱疾病。
3、强迫侧卧位:当胸膜疾病时,患者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痛苦,并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4、强迫蹲位:在行走不远或其他活动过程中,由于感到心悸和呼吸困难而采取蹲位以缓解症状。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5、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或活动时因感心前区疼痛而被迫立即站停不动。见于心绞痛。
6、强迫坐位:可使膈肌下降,肺换气量增加,心脏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
7、角弓反张位:见于小儿脑膜炎、破伤风患者。
8、辗转体位:腹痛症状发作时,病人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
六、姿势与步态
(一)剪式步态:见于脑性瘫痪和截瘫患者。
(二)慌张步态: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氏病
(三)共济失调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脊髓痨患者;运动性共济失调见于小脑病变。
(四)蹒跚步态: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佝偻病。
(五)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六)醉酒步态:见于酒精中毒,巴比妥中毒或小脑疾患。
(七)偏瘫步态:见于偏瘫。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