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识障碍的概念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致,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二、意识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与临床特点
(一)病因
1、物理性损害:如高温中暑、触电等。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1)脑血管疾病,如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高血压等;(2)颅内占位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3)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4)癫痫。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甲状腺危象等。
4、重症急性感染:如败血症、中毒型菌痢和颅脑感染等。
5、心血管疾病:如重度休克、阿一斯综合征。
6、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7、外源性中毒:如安眠药、CO、吗啡、有机磷等中毒。
以上各种原因引起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或酶及辅酶代谢障碍等,导致脑细胞代谢紊乱、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功能受损时,则可发生意识障碍。
(二)临床表现
1、嗜睡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病理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可回答问题,能配合检查,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睡。
2、意识模糊
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常伴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不连贯。
3、昏睡
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生理反射存在。
4、昏迷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可分为三阶段:
(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存在。生命体征无改变。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3)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有异常。
5、谵妄
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脑功能活动失调状态,其特点是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伴错觉和幻觉、烦躁不安、言语紊乱,可见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颠痂类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一)伴瞳孔缩小:可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农药等中毒;
(二)伴瞳孔散大:可见于酒精、氰化物等中毒及癫痫、低血糖状态等;
(三)伴高血压:可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等;
(四)伴发热:先发热然后有意识障碍,可见于重症感染性疾病;先有意识障碍然后有发热,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
(五)伴心动过缓:可见于颅内高压症、房室传导阻滞及吗啡类、毒蕈等中毒;
(六)伴呼吸缓慢:可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等中毒。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