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腹血糖
(一)参考值
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二)临床意义
1、增高
(1)糖尿病:如I型和Ⅱ型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
(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4)药物影响:如噻嗪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
(5)其他:严重脱水如剧烈呕吐、大量出汗等。
(6)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情绪紧张等。
2、减低
(1)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多、胰岛β细胞瘤等。
(2)缺乏抗胰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4)其他:如饥饿和急性酒精中毒等。
二、血脂
甘油三脂参考值:0.56~1.7mmol/L
胆固醇参考值:2.8~6.0mmol/L
临床意义:血脂升高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见于糖尿病、原发性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等。
三、胆红素
(一)参考值
改良J-G法:血清总胆红素(TB)3.4~17.1mol/L;结合胆红素(CB)0~6.8mol/L;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20%。
(二)临床意义
①溶血性黄疸TB增加,CB正常,CB/TB<15%~20%。
②肝细胞性黄疸,TB增加,CB增加,CB/TB>30%~40%。
③阻塞性黄疸TB增加,CB明显增加CB/TB>50%~60%。
四、血清酶检查
(一)血清转氨酸
1、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0u/L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均升高但ALT升高更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重要方法。急性重症肝炎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出现“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p)或正常。
(3)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4)肝硬化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二)碱性磷酸酶(ALP)
1、参考值
不同检查方法正常值不一样。
2、临床意义
(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如胰头癌、胆道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ALP明显升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ALP仅轻度升高。
(2)骨骼疾病如佝偻病、成骨细胞瘤、骨折愈合期,ALP可升高。
(三)r-谷氨酰转移酶(GGT)
1、参考值
硝基苯酚连续监测法(37℃):小于50μ/L
2、临床意义
GGT升高见于:
(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癌时肝内阻塞。
(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
五、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蛋白检查
(一)肌酸激酶(CK)
1、参考值
酶偶联法(37℃):38~174/L男;26~140/L女。
2、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8小时升高,高峰10~36小时,恢复正常72~96小时,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敏感指标之一。
(2)骨骼肌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骨骼肌创伤等可见肌酸激酶升高。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
1、参考值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CKMM94%~96%;C-MB低于5%;CKBB极少。
2、临床意义
CKMB升高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更具有特异性。
(三)乳酸脱氢酶(LDH)
1、参考值
速率法(30℃):95~200/L
2、临床意义
(1)心肌梗死:发病8~18小时升高,高峰24~72小时,恢复正常6~10天。若LDH升高后恢复迟缓或病程中再次升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栓塞。其中LDH同工酶较具有特异性。
(2)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时显著升高,肝癌以LDH3同工酶较具有特异性。
(3)其他:如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肌营养不良、骨骼肌损伤等都可有LDH升高及LDH同工酶改变。
(四)肌钙蛋白T(TnT)
1、参考值
ELISA法: cTnT0.02~0.13pg/L;>0.2pg/L为诊断临界值
2、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升高,高峰10~24小时,恢复正常10~15天。
(2)不稳定型心绞痛: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可能。
(五)肌钙蛋白I(TnI)
1、参考值
ELISA法:cTn<0.2g/L;>1.5pg/L为诊断临界值。
2、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升高,高峰14~20小时,恢复正常5~7天。灵敏度为6%~44%,特异性为93%~99%
(2)不稳定型心绞痛: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可能。
(六)肌红蛋白(Mb)
1、参考值
ELISA法:50~85pg/L;>75pg/L为诊断临界值。
2、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0.5~2小时升高,高峰5~12小时,恢复正常18~30小时,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
(2)其他:如急性肌损伤,肾衰竭,心力衰竭和肌病等均可升高。
六、血清电解质
(一)血清钾测定
1、正常值
3.5~5.5mmol/L,<3.5mmol/L为低钾血症,>5.5mmol/L为高钾血症
2、临床意义
(1)血钾增高反映细胞外液钾的浓度增高,血钾增高可见于以下情况。
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②钾盐摄入过多而肾脏排钾功能不良。
③少尿、尿闭或尿毒症时,由于肾功能受损,不能排出正常量的钾。
④严重失水,细胞外液量相对减少,故血钾浓度相对地增高。
(2)血钾降低
①长期钾盐摄入不足。
②严重呕吐、腹泻、十二指肠引流、肠瘘管引流、胃肠减压时。
③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使钾排出增多。
④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⑤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⑥醛固酮增多症、碱中毒等均可见血钾降低。
(二)血清钠测定
1、正常值
135~145mmol/L,<135mmol/L为低钠血症,>145mmol/L为高钠血症。
2、临床意义
(1)血钠增高较少见。
(2)血钠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呕吐或剧烈腹泻、胃肠道瘘和引流、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大量出汗等情况。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